弥补养老缺口 酒店跨界转型变老年公寓

2020-12-14 08:56:46 来源:北京日报

宽敞明亮的大堂成为老年会客厅,大小客房变身一间间老年公寓,会议室也成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……近年来,酒店转型养老公寓的尝试不断,成为弥补本市养老资源短板的新探索。地段好、设施全,医疗配套也相对完善,“酒店式”养老渐成为不少老年人的新选择。

上千间客房迎来“长租客”

“你看这房间,还像宾馆一样,格局都没变。”九华山庄15栋楼一间75平方米的套房里,83岁的齐老爷子和老伴儿晒着太阳闲聊着。从2014年起,老两口已在这儿住了6年。外间是小客厅,里间是卧室,还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,干净整洁。“要是感觉身体不舒服,一摁这个呼叫器,护士马上就来。”老人说,浴室里安装了扶手、沐浴凳、呼叫器,床头也有呼叫器,直通一楼护士站,让他们心里感觉很踏实。

北六环外小汤山地区的九华山庄,过去以温泉疗养起家,曾在国内旅游饭店行业独树一帜。2005年,九华山庄接待游客总数达101万,成为国内首家年接待宾客数量突破百万大关的酒店。2012年底,九华进军酒店养老服务。之后两年,一期5号楼、15号楼相继重装开业,790套客房迎来老人入住,如今已全部满租。2017年,碧桂园收购九华,进一步加快了转型养老的步伐。2018年,二期交房入住,九华养老长租公寓目前房间总数达到1096套,成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养老社区之一。

丰富文娱活动帮助“圈粉”

酒店转型养老,除了在郊区探路8年的九华,近些年在市区也不乏尝试者。比如首旅旗下新北纬饭店和永安宾馆,这两家分别位于二环里和三环外的老牌酒店,近两年经过适老化改造,也已相继变身养老公寓,分别为首厚·大家友谊社区项目和朝阳公园社区项目。

住在“酒店”养老,是什么样的感觉?以首厚·大家朝阳公园社区项目为例,改造后有3种户型可选,房间大小从32平方米到66平方米不等,均配有家用电器、床、智能马桶等,老人基本可实现拎包入住。用餐方面,在九华,老人们可在厨房里用电磁炉做些简单饭菜,也能到楼下餐厅用餐,收费标准为每月900元。齐老爷子说,当时入住时全价120万元,包括租金和押金。45万元租金住30年,相当于一年1.5万元,老人觉得这笔账挺划算。

齐老爷子爱跳舞、爱唱歌,是养老院健身团团长。二层的形体房是他和60多名老人常去的活动场地。百余平方米的活动室过去是酒店会议室,现在是舞蹈团、模特团、芭蕾团共享。“转型这么顺畅,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个重要原因。”九华养老相关负责人说,二层酒店会议室全部改为4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,免费提供给24个养老社团,老人们在这里各得其乐。

多方发力挖潜服务资源

针对多家酒店转型进入养老产业的原因,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孙鹃娟分析认为,一方面因老龄化加深,居民养老需求不断增长;另一方面酒店供大于求,不少酒店面临着转型需求。在北京市区,成本限制使得养老设施供给不足,养老机构出于成本考虑,往往会把养老院设在较为偏远的郊区。但从实际运营看,老人们考虑到医疗资源配套、子女探望的便捷性,还是愿意留在市区养老。酒店服务转向养老服务,不失为低风险的选择,且酒店的基础设施转型养老也比较容易。

实际上,酒店转型对弥补北京养老设施缺口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新北纬饭店转型养老公寓后,成为西城区最大的养老项目。

不过,地段好、配套全的市区酒店转型养老,收费相应也会更高一些。首厚·大家朝阳公园社区项目工作人员介绍,最小的32平方米南向户型,自理型老人每月房费约为1.4万元,大一点的套间每月2.2万元左右。对普通家庭老人来说,收费标准显然不低。孙鹃娟认为,在政策鼓励企业、机构等参与养老市场的背景下,酒店转型养老,仍不失为解决养老资源不足问题的新探索。

相关新闻